包容性增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落实好中央的各项部署
发布日期: 2020-11-18 12:54:57 来源: 新华网

在世界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中,中国经济之所以能保持平稳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包容性不断增强。

“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这个概念最早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其基本要义就是要倡导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力求让各个经济主体能够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

中国正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和新工业革命大趋势,在发展战略上体现包容,在体制机制上保障包容,在政策举措上促进包容。比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兴起,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新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让更多的人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让更多的群体分享国家经济增长的红利。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包容性增长”的理论与实践框架,其实质就是对已有的要素配置方式、产业发展路径、体制机制障碍等方面进行优化和变革,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和升级,从而摆脱既定增长模式的束缚。由此可见,认识“包容性增长”,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我国当前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

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并强调用“五大政策支柱”来完成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五大任务”,其根本要义就在于,在总需求与总供求不匹配的宏观背景下,通过优化提升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制度等要素的供给效率,盘活要素存量,做优要素增量,矫正要素扭曲,扩大有效产品供给,实现国民经济产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整体均衡,从而增进百姓福祉,让广大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这一政策的目的与“包容性增长”一脉相承,具有逻辑上的统一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实施的通过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政策,其最终指向就是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实现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国民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

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人民的福祉,说到底要靠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推进供给侧改革,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让“包容性增长”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内生动力。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们要以“包容性增长”为指向,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中央的各项部署,让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作者系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员)周跃辉